一、实验教学文件与计划
(1)有完备的实验教学大纲,并符合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实际情况,科学可行。
(2)选用统编教材或自编的实验指导书。
(3)有实验课表和实验安排表,实验课安排合理、科学、规范,按培养方案要求100%开出实验。
(4)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相结合,所有实验课都必须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二、备课与实验教学准备
(1)教案齐全,内容明确,讲解要点、重点突出,能反映教学组织过程。
(2)新开实验及首次上岗教师有试做、试讲记录,有标准的实验报告,内容完整,数据处理及分析正确,试做实验在实验技术人员协助下由授课教师独立进行,并写出正确的实验报告。
(3)实验场地整洁,仪器设备状态完好,实验材料准备充分,无影响实验的因素;实验指导教师对仪器设备状态清楚;有安全措施。
(4)实验分组方式及分组人数合理,并按规定组数开出实验;有实验分组安排表,并预先通知学生。
三、实验授课
(1)实验内容
①检查学生实验预习情况,并有相应记录;
②让学生清楚了解实验目的、原理、操作规程、注意事项;
③实验内容完整、充实,讲课与实验操作时间分配合理;
④认真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正确解释实验现象。
(2)教学方法
①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独立操作能力训练;
②演示与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
③能及时排除仪器设备故障;
④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
(3)课堂管理
①维护好仪器设备;
②保障安全;
③认真做好原始实验数据的检查,严格执行原始记录签字制度。
(4)达到实验教学目标并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初步掌握实验原理及操作技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促使实际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实验指导
(1)根据学生实验情况,定期进行实验指导。
(2)与学生有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教师能及时答复学生提出的问题。
(3)实验指导时主动热情,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五、实验报告
(1)每次实验教学后,均须布置学生处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2)对实验报告的格式、内容等均提出明确的要求。
(3)批改及时、认真、无错漏,并符合规范要求,批改率100%。
(4)每次实验成绩均能认真记载,且清晰规范。
六、监控方法
(1)学院对实验教学质量进行随机评价。
(2)检查实验记录和学生的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