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节约型校园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教育部有关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型机关文件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大力宣传和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开源节流、提高效率,是学校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关学院到学校的长远发展,也是每一位师生员工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我校“关于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活动的决定”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bat365官网登录节约型校园建设活动实施细则。 一、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以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的精神为指导,按照《bat365官网登录关于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活动的决定》的要求,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投入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以提高人、财、物的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水、节电、节约办公、节省经费开支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措施,强化节约意识,保证学院各项工作节约、高效、有序运行,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目标:通过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宣传与教育,在广大师生中营造崇尚节约的氛围,树立“勤俭光荣、艰苦奋斗、反对浪费”的思想意识和良好风气;增强厉行节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养成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的节约习惯;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做到勤俭节约、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把我院建设成节约型学院,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 二、成立节约型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制定领导小组职能 节约型校园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李延霞 副组长:刘宝安 李洪艳 高万里 组 员:邰舒宏 马桂秋 王光娟 林艳辉 林华 姚楠 领导小组履行以下职能: 1、负责制定本学院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实施细则和具体工作计划。 2、定期检查、督促和落实本学院职责内的节约型校园建设内容。 3、提出建设节约型校园意见和建议。 4、建立和保管有关资料,以备检查。 5、利用校园网、橱窗、板报等媒介,宣传先进事迹和工作进展,及时监督浪费现象和管理漏洞。 6、受理群众对浪费现象的举报,及时查明情况,解决存在问题7、按期完成建设节约型校园学校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事项和提 出的整改工作。 三、主要内容与措施 (一)节约用水 1、自觉养成节约用水、随手关水的良好习惯。洗漱、洗涤衣物等尽可能少用水,要用容器盛水涮洗拖把等,尽量避免使用自来水龙头直接冲洗。 2、发现有长流水现象,及时报告,实行层层上报制度。 3、生活中采取积极措施,创造条件,倡导水资源的二次使用。 (二)节约用电 1、杜绝长明灯、白昼灯。办公室、教研室、实验室、教室、宿舍都要做到光线充足时不开灯,人少时少开灯,人走时随手关灯。 2、减少电子办公设备电耗和待机能耗。合理开启和使用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传真机等用电设备,下班时要关闭电源,防止待机。 3、实验室要合理使用空调。春秋正常天气下不开空调;开空调时要关闭门窗,室内制冷温度应设置在26℃以上,制热温度应设置在20℃以下;提倡下班前半小时关闭空调,每天少开一小时空调,严禁室内无人时开机空耗。 4、杜绝在宿舍、办公室、实验室等处私自使用电炉、电暖气、电饭锅、热得快等电器;单身教工宿舍如可使用电器要提倡使用节能电器。 5、合理调整办公室电热饮水机的数量和配置,合理控制开关时间,减少无效电耗。 (三)节约办公 1、各办工人员应严格遵守勤俭办事的原则,严禁铺张浪费,严格控制办公用材。做到科学合理安排,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 2、积极推进办公自动化、网络化,尽量使用电子文件、电子信箱等联学院工作,提倡在电子媒介上修改文稿,减少纸张消耗。 3、日常办公用品由院办公室安排专人管理,严格领用制度;纸质材料要双面利用;打印机、复印机的墨盒尽量二次灌粉使用。 4、精简文件。能不发文部署的事项,尽量通过会议或网络方式部署;确需发文的,要精确计算印刷数量,避免重印、多印;内部简报、消息尽量利用校园网发布,降低印刷、宣传费用。 5、节约使用清洁卫生工具,拖把、抹布、废纸篓等应妥善保管,以延长使用寿命。 6、节约通讯费用。接打电话要言简意赅,杜绝电话聊天,减少通话时间;办公室尽量减少长途电话。 7、节约公务用车。提倡在市区内办事乘坐公共汽车,尽量减少使用公务车和乘坐出租车。 8、节约接待费用。严格执行学校的有关规定和接待标准,不超标接待。 (四)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 1、要积极推行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学院事宜由院务会讨论决定,避免决策失误而导致资源配置和利用的重复、无用、低效、高耗等浪费现象。 2、学院办公用品、办公设备的采购和维修,力求优质低价,使学院有限的资金尽可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3、严格学院设备添置、更新改造,可买可不买的暂时不买,能修复使用的不买新的;及时淘汰耗能大、效率低的设备;妥善处理报损与报废设备,可修可用的不得报废。 4、加强对各种教学软件、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提高利用率和使用效率;扩大实验室的开放,提高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 5、加强人力资源的培养、引进、使用和管理,力求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增强用人的计划性,优化人员配置,力求精简高效。 6、加强科研项目的管理,避免项目交叉、各自为政的低水平重复。 7、严格控制实验、实习材料的领购和使用。申报使用计划要实事求是,避免盲目性;管理人员要严格审查,按需配给。 8、节约粮食。就餐要按需用量,尽量避免剩饭剩菜,珍惜粮食,厉行节约,杜绝浪费。